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在烟火气中的英雄主义,平平凡凡,真真切切,让人感动。
后浪的逆行,是毅不是疫
新冠疫情来是迅猛,几乎所有人都对其避之不及,但有的人却每天与与病毒打交道,坚守在生与死仅一线之差的岗位上。除了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检验人员也同样以生命作抵押,为抗战疫情而战斗。
通过对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检验人员——何金航的采访,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文学19新闻与传播硕士班彭婧雯了解到,检验科的工作是负责新冠核酸检测及相关的一些血清学检测,何金航被分配到了微生物组,每天都要做痰培养,因为培养皿的微生物也具有潜在感染风险,按照要求需要佩戴N95口罩,时常更换,但由于疫情期间防护物资紧缺,检验人员的口罩只能三天一换。
虽然不在抗疫最前线,但工作依然异常艰辛。大年初二的午饭途中,何金航就收到了通知,便从老家赶回工作岗位待命。开始工作后,每天要做很多培养皿,每一次细菌接种需要四五个小时,鼻子都被磨破了。
陌生人的善意成了何金航在疫情坚守岗位最大的收获,也让这个初入职场的95后真正体会到了华夏儿女刻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他们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在这个风起浪涌的时代,作为后浪的他们已然接过了属于他们的时代责任,成为了保护国家的战士。
何金航疫情期间照片
探访新时代,踏上小康路
从机耕泥路到公路成网,铁路遍布;从资源稀缺发展到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中国人正在共同走向新时代的篇章。
18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冉晓玲来到重庆市奉节县,对周贵的小康生活进行了采访,以新闻视角展现乡村奋斗之路。据悉,周贵祖祖辈辈生活在兴家村,但在2008年,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进入城市。原因有两个,他说,一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二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教育。
周贵文化水平不高,勉强读过初中,在他们那个年代,扫盲是主要任务,要求不高,会识字能算数就行。90年代,周贵怀揣着城市梦,和同乡一起去广东打拼。为了生计,他什么都干过,扛过棒棒,调过水泥,开过小摊,做过小吃……虽然日子很苦,但周贵觉得很幸福。他认为自己时运很好,赶上了国家发展建设的潮流。
2017年,周贵带着攒了二十多万的钱回到家乡,住进新房,圆了城市梦。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把自己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也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新时代的春风拂过每个人的笑脸。
图为周贵的新家
不愿做100元的工人,宁愿做1分钱的老板
位于彭水县乔梓乡高龙村群山之间,一个四季花果园独自散发着它的香甜。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花果园的最大股东范牛说“我会用毕生心血,将这片果园送出大山。”
这个暑期,19级新闻专业代佳佳对范牛进行了采访,谈到他创业的初衷时,他如是说:“就是不喜欢给别人下苦力,想生活轻松一点。”不愿做100元的工人,宁愿做1分钱的老板,这就是他的人生格言。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于家乡那片肥沃的土壤了熟于心。那片土壤,曾经养育了许多家庭,构建起他生活的框架。然而家乡青壮年陆续外出务工,甚至举家搬离,大片大片的土地面临荒废。他想在家乡的那片土地里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安逸生活,于是他决定创业。但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初期资金入不敷出,收成一言难尽,范牛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后来的三四年里,范牛一头扎进果园里,研究每一棵树的状态,一呆就是一整天,甚至有时吃住都在果园。功夫不负有心人,果园终于一点一点有了起色。
3月赏花,7月吃梨、桃,8月吃李,9月吃枣。8月1日,果园举行一年一度的开园活动,范牛说,“虽然我自己一辈子待在这座大山里,没有到过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我希望,未来有一天,我种的果子可以替我到远方看看,它们就像我的孩子!”
图为花果山脆梨
情系母校 爱心助学
8月6日下午,18级网络与新媒体二班尹飞作为楚雄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名实习记者来到楚雄市东兴中学,共同见证了17年前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的贫困学子者丽琼与母校签订的“十年助学协议”签订仪式,总资助金额为100150元。
者丽琼是东兴中学2003年的毕业生,高三那年,家庭遭遇不幸,经济困难,父母无力支付她的学费,者丽琼面临辍学。万般无奈之际,2003届高三老师慷慨解囊,雪中送炭资助她完成了高中学业。而者丽琼不负众望,考取了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在校期间,者丽琼努力生活,刻苦学习,成绩优异。
2008年,还在华东政法大学读研一的者丽琼参加了由中央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获得了“自强之星”的奖项,得奖的那一刻,她想“我要把这个奖分享给我的母校”,从前她一直想不出自己该以什么方式回报帮助过她的人们,在那一刻者丽琼突然有了想法。1500元,成了者丽琼助学基金的始发点。据悉,2008年至2020年,者丽琼律师共资助母校优秀高三贫困学子35名,合计金额30539元。受者丽琼律师资助的35名高三优秀贫困生,全部考取重点大学。
“做公益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我选择了最适合我的,我希望被资助的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身边的人。”者丽琼女士正是用这样一种“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感动了我。我也相信,这个爱心的接力棒会随着者丽琼女士的感恩之举而继续传递下去!
图为“十年助学协议”签订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