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10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教工第二党支部在校内参加战疫工作的5名同志在学院集中收看,其余同志在家收看。17日晚上8点,支部在线上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讨论会,支部书记邵茹波领学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同志们踊跃发言参与讨论。
于频(学院党委书记):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王欢(学院党委专职组织员):党的二十大于10月16日的胜利召开,给这个金秋十月染上了最美的色彩。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立意高远、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让学院师生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教育、科技和人才提出殷切希望,为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高校党务工作者,我要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初心使命,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将结合个人的工作岗位职责,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瑞林(广播电视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国家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描绘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新阶段新征程和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高校老师,我们应站好自己的教学科研岗,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结合专业背景,我们应坚守“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传播人才”理念和“新文科”背景下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求,依托学校构建“商工融合、多科协同”的学科生态体系,以培养“三型一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高素质新闻传播类本科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积极打造和建设市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努力培养新时代高质量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并结合报告中“发展”“中国”“人民”等高频词,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努力做促进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契合中国当下国情、服务人民生产生活的接地气的科学研究。
谭成(新闻学系副教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就我自身而言最关注的是文化方面,报告中提到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作和传播其实是一体的。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有好的关于中国故事的作品。什么是好的作品呢?一方面要以人民为中心,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价值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要与国际化的审美标准接轨,让更多的人喜爱和接受,让中国话语、中国价值深入其心。当然这对我们时代的文化生产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只有在此有所突破,也才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范叶妮(网络与新媒体系副教授):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刻内容,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们应该起到党员的带头作用、榜样作用,注重对学生和子女的文明素养教育,使其具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文明素养,在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上有深刻的认识与实践能力。
王彦杰(汉语言文学系新进教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年间,我们的高等教育累计培养了七千多万专业人才;十年来,教育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消灭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不仅要秉持着“赶考”般的清醒和坚定,还要时刻保持“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立足自身本职工作和专业特色,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培养经世致用的新时代人才;并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建功新时代,做好“筑梦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